十堰秦楚网 十堰新闻门户网站 十堰主流新闻媒体
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城市的法治化水平。围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发展法治软实力,十堰市委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始终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做实法治建设工作。
■查孟达
核心提要:近几年来,十堰市委按照中央、省委安排部署,始终把法治引领作为转型发展、推进改革、维护稳定、保障民生的基础和保障,通过项目牵引、清单管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法治十堰建设。通过法治引领,十堰经济社会始终保持转型跨越发展的良好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外贸出口、招商引资、节能降耗、社会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稳居全省市州前列,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普法先进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最佳生态保护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等荣誉。
高位谋划定项目,法治建设具体化
现代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取决于城市的法治化水平。围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城市发展法治软实力,十堰市委全面落实法治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始终把法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做实法治建设工作。
落实责任强领导。十堰市委四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 《中共十堰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十堰建设的意见》,对全面建设法治十堰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工作措施和组织领导作出具体规定。市委及各县 (市、区)全部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落实了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邀请首都院士、专家代表团来堰调研考察、协作指导,提升各项工作法治化水平。组织学习考察组赴江浙专题学习考察法治建设工作,明确法治建设推进路径。
统筹谋划定项目。将法治建设重大项目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做到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地方立法方面,将《十堰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作为首部地方法规进行立项,并围绕武当山古建筑群保护、丹江口水库十堰库区水质保护、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综合利用与保护等研究确定了二十多项立法调研项目。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确定了高标准建设市县乡三级政府服务体系,编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收费清单“四项清单”,建立“一库四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系列项目。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确定了推进司法体制系列改革、政法机关信息化和执法办案系统建设等重大项目。在法治社会方面,先后组织开展了“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乡镇(街道)、法治村(社区)、法治单位、法治企业、法治学校”等系列创建,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重大项目。经初步测算,全市“十三五”期间,在法治建设方面的重大项目和基础建设投资达86亿元。
清单管理明责任。市委、市政府印发《法治十堰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分解细化为六大类28项96个具体内容。每年印发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和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将法治建设项目固化、细化为具体任务和实事工程,实行项目牵引、清单管理、实事办理。通过项目清单定工作任务、定责任单位、定完成时限,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任务落实、责任压实、推进务实。
突出重点抓落实,工作推进清单化
通过立项目、列清单、办实事,法治建设更加务实、更加高效,实现了业务提升、群众满意、发展加力的多赢。
地方立法全面启动。市人大成立了法制委员会,通过了《十堰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立法条例》,组建了地方立法人才库,增设了人员编制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了立法机制和立法计划。围绕市委“外修生态、内修人文”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我市把《十堰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作为首部地方性法规予以立法,以地方性法规形式为群众守好山头、管好斧头、护好源头。目前《条例》已经多次修改完善后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并被省人大批准施行。
政务服务优质高效。全省一流的政务服务大厅建成使用,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由879项减少到210项,“一楼式办公、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窗口收费”运行模式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肯定,我市成为全省行政审批最少、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司法改革稳步推进。全市法院、检察院人员分类管理完成,624名入额法官、检察官宣誓就职。司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权力清单和办案基数逐一明确。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我市司法办案质量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公安局连续八年被推荐表彰为 “全国执法办案示范单位”。公益诉讼改革取得突破,郧阳区检察院承办的全省首例行政公益诉讼案受到最高法、最高检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稳步推进,2016年我市实现了全年涉法涉诉进京 “零非访”。
社会更加崇法尚德。 “六五”普法顺利通过总结验收,我市被评为全国 “六五”普法先进城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一批法治文化教育馆、法治文化小区、法治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广场先后建成。律师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全覆盖,乡镇 (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 (村)法律服务诊所、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每年依法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万余起。市电视台主办的 《夜读案卷——讲述您身边的法治故事》电视节目, 《十堰日报》、 《十堰晚报》、秦楚网法治建设专栏、法治十堰微信公众号等成为群众日常学法阵地。十堰好人、最美群体、最美共产党员、十大法治人物等系列评选表彰在全市引发强烈反响,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维护权益靠法、做人诚实守法的崇法尚德氛围逐步形成。
围绕清单严考核,结果评定科学化
为确保各项工作推进到位,市委构建了科学规范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围绕清单严格过程管理、严格考核验收。严格了过程管理,完善了评价体系,强化了结果运用。法治绩效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先表彰、诫勉约束、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与领导干部的奖励惩戒、任免交流、培养教育等挂钩。市委、市政府每年按照30%的比例,对各地各部门法治绩效考核优秀班子予以表扬。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单独反馈、通报批评、组织约谈、一票否决等形式,严格督促整改落实。年初我市针对去年行政诉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不高的问题,先后制定完善了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制度、行政诉讼案件审理沟通协调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情况记录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并有效保证了制度的落实。 (作者单位:市委法治办)
(编辑:鲁巍 新闻报料:8110110 )
推荐阅读
2017-02-28 09:18
2017-02-28 09:09
2017-02-21 09:09
2017-02-21 09:05
2017-02-21 09:03
2017-02-21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