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 周慧琳

财经 光华台 2016-08-13 14:31:33

在美丽草原钢城举行的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为这个炎热的夏季增添了一份热闹与精彩。2016年,适逢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十周年,十年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认真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在这个图书的盛会上回顾全民阅读十年来的成绩、坚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有助于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再上一个新台阶。

全民阅读开展十年来的主要成效

2006年4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联合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之后,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之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至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标志着全民阅读工作成为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读书学习、大力倡导读书活动,为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和精神引领。十年过去了,我们欣喜地看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有关要求得到扎实有效的落实,一个“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正在中华大地上逐渐形成,书香社会建设如火如荼,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阅读氛围更加浓厚

十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展了全民阅读活动,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近几年每年吸引8亿多读者参与。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每年以数千人集体诵读经典的形式拉开全民阅读活动的大幕;江苏省连续举办10年江苏读书节,并将每年4月23日定为“江苏全民阅读日”,这也是全国首个由省人大立法确定的地方阅读日;“深圳读书月”每年举办上千项活动,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盛宴,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以“书香中国”为统领,“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书香中国·上海周”“南国书香节”“书香湖南”“书香八闽”“书香辽沈”“书香龙江”“海南书香节”“三秦书月”等一大批品牌活动,成为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

阅读理念深入人心 阅读者比例明显提高

十年来,全民阅读理念的种子不断播撒,不断成苗,不断结果。从2010年到2015年,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读书人的比例在增加,国民阅读率明显提高:成年人图书阅读率由52.3%增长到58.4%,提高了6.1%;成年人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64.0%,提高了31.2%;成年人年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8本,增加了0.33本。

阅读设施不断完善 阅读工作深入基层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共投入150多亿元,在全国建成60多万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有条件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书屋”。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工会和基层企事业单位建成职工书屋逾6万个;社区书屋、寺庙书屋等基础阅读设施建设也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已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全国共有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17万处,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建立城乡阅报栏(屏)7.2万余个。各校园及科研机构图书馆等阅读场所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流动型、自助型借阅设施也逐步投入使用,便利群众阅读。

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通过“七进”活动,各地涌现出一大批阅读典型。2014年、2016年总局开展了两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共推荐了1955户。这些“书香之家”充分展现了基层群众的读书风采和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优秀读书传统。

阅读推广方式创新 阅读质量得到提高

近年来,图书品种结构优化、原创精品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品质。中宣部、总局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评奖推优工作,如“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浓郁生活气息、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出版物。“中国好书”推选活动连续两年于“世界读书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颁奖盛典。总局连续12年累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200种优秀图书,连续5年推荐“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还分门别类开展了优秀民族图书、优秀老年人出版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优秀音像电子出版物、优秀少儿报刊、优秀网络文学作品等推荐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阅读需求。

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签订全民阅读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举办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三大名楼同诵经典活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书香上海”公众号牵头本市60余家新媒体阅读推广联盟公众号,开展荐书活动。4月20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全民阅读百网联盟”同日成立,推广平台更加多样。

阅读覆盖逐步扩大 重点人群受到关爱

农村少儿阅读、进城人员阅读、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阅读、残疾人阅读成为全民阅读关注的重点。

“少儿阅读是国民阅读的基础”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总局每年暑期都与教育部共同开展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总局2014年以来开展的“百社千校”阅读活动,面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学校,开展名家进校园、捐赠优秀出版物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惠及数千所学校数百万名学生。全国妇联开展“每天半小时、书香伴成长”家庭亲子阅读推广活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后和寒暑假期间,各地各部门经常组织向进城务工人员子弟、偏远地区中小学生捐赠优秀少儿图书活动。总局与中国残联开展“文化助残公益行动”,累计捐赠5000多万元的优秀出版物。各地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年货带回家”“带一本好书回家”等面向农民工的文化公益捐赠活动。

阅读机制不断健全 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十年来,全民阅读的法制化工作有了重要进展。部分省区市注重全民阅读指导和协调机构建设,做到有人干事,有机制成事。各地各部门还着力推动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在领导干部的带领示范下,全社会的书香味正在浓郁起来,读书正在成为一种文明风尚。

全民阅读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和设想

全民阅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下一步应该进一步坚定方向,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强化措施。

2016年1月8日,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部署了十大重点任务:一是广泛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二是出版推荐更多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阅读需求;三是大力开展少儿阅读,着力保障特殊群体、困难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四是进一步开展“七进”工作,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五是建立规划科学、服务高效、覆盖城乡的基础阅读设施体系;六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七是鼓励、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全民阅读工作;八是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引领全社会良好阅读风尚;九是加快制订全民阅读规划,大力推动全民阅读立法,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法制化、常态化;十是建立健全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完善全民阅读工作体制机制。上述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落实,再落实,以此推动全国全民阅读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全民阅读开展十年来,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工作手段、工作规律,活动是重要抓手、设施是重要载体、干部是重要示范、兴趣是重要动力、少儿是重要基础、立法是重要保障、推广是重要手段、好书是重要引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对这些认识,要在实践中不断坚持、深化和完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全民阅读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与世界上阅读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

一是体制机制要创新。全民阅读的长期深入开展,必须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二是读物内容要创新。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的重要前提是多出好书、多推好书,解决好读什么的问题。出版单位要努力多出精品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为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打好基础。三是推广工作要创新。通过解决怎么读的问题,培养和激发群众的阅读兴趣。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读书,建立和完善读书制度,带领本单位、本系统、本地区大举读书学习之风。然后要推进阅读活动从阅读向悦读的转变,推广工作由普遍指导向分类指导的转变,一般阅读向品质阅读的转变。将阅读推广作为一门科学,使广大群众通过阅读享受到快乐。细分阅读人群,增强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总之,围绕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在哪读等关键问题,开拓创新,开创全民阅读新境界,让浓郁的书香飘满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