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
公平正义:打造和谐社会坚强基石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与公平竞争,中央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打击商业贿赂、维护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部署。2006年5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决定》,这是党75年历史上第一次就加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工作作出的专门决定。6月24日,有“经济宪法”之称《反垄断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这些都是朝着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迈出的坚定步伐,都将从根本上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诚信友爱:构筑和谐社会道德底线
在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共同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起着主导作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构架主要推动力。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要求。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已经和正在建立相关信用监督数据库。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已经建立了拥有近600万户企业基本信息的共享数据库。海关总署建立了进出口企业信用档案系统。国家税务总局正全面实施“金税”工程三期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对纳税人进行综合管理和监控。最高人民检察院建立了贪污受贿的“黑名单”公示系统。
充满活力:激发全社会创造精神
从2005年开始,山东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启动了“创业培训工程”。2005年12月2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促进就业若干规定》,其中明确提出将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对劳动者自主开办小企业或者非正规就业的劳动组织,给予开业贷款担保和贴息。2006年4月18日,江苏省政府下发了《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包括10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标志着江苏省全民科技创业的大幕已经拉开。
寻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最佳结合点
长期以来,由于遵循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自然界的过分索取已成为一种习惯。当然,一切生存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物种都有“为我”的特性,“利己”是一种自然规律,这是事物进化的基本机制。在人类以强势固守完全自我中心的情况下,大自然被严重透支了,以至于形成生态危机,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显然,这样的发展态势,是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自然界不仅仅是为人类准备的,它也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资源。自然界除了具有物质的资源的意义,还以自身为价值尺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自然美的精神价值尺度。人类生活的和谐,有赖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和谐。
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做到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主要是通过建立环保长效机制来加以实现的。这需要做到:
(1)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统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强化环境管理。 (5)健全环境监管体系。
(6)完善环境法制。 (7)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8)健全环境经济政策。
“和谐世界”新理念引领下的中国外交
中国外交即将走过特别繁忙、硕果累累的2006年。一年来,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妥善化解各种挑战,在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同时,向世界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中国正在催生世界新秩序”
中国在联合国内的新立场可以通过它在安理会、维和问题和人员素质方面的表现看出来。历史上,中国一直是一个被动的、总是处于守势的安理会成员,很少寻求左右会议的议事日程,而且在大多数敏感问题上往往弃权。如今,中国代表在会议室内的表现更加自信,而且在媒体面前也能侃侃而谈。中国在一些问题上越来越愿意发挥关键作用,其表现也越来越像一个正常的大国,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安理会成员国也把中国当作这样的一个大国来对待。
最新动态
·东部十省市贯彻“鼓励东部地区率
·构建和谐地区的重大行动
·在回访来电中感受和谐
·信产部清查广播电视互动类节目
·中央政府赠内蒙古"民族团结宝鼎"
·“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网络作品
·广电总局叫停性暗示广告
·平安和谐 创建家园(组图)
和谐社会六大特征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核心点
民主法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各方面积极因素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诚信友爱:全社会互帮互助、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才能得到发挥,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