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写时政新闻
如何采写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的采写,俗称“跑会”,也就是从各种各样的会议里面获悉新闻。许多记者认为会议不重要,只要象征性地出席一下,拿到会议材料就可以走了。实际上,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如果程序化的遵循老套路,而不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创新采写能力,终将被社会淘汰。
如何采写时政新闻?关键是怎样跑好会,其实只有一个字,就是“勤”。去跑了,也许不一定能拿到东西;但是不去跑,肯定没有东西。跑口就是跑到部门里面去,目的是多出新闻、多出独家;在跑口的同时也得把口,把口就是守口,不漏新闻。不漏报新闻只是记者工作的底线,抢独家新闻才是记者、报社致胜的法宝,谁能抢在其他媒体记者之前抢发重大的独家新闻、重磅新闻,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现在比较流行“记者联盟”,但是这只能作为新人刚入行的一个临时性办法,可以扒点分,做到不漏小稿。记者联盟肯定出不了独家新闻,如果永远只靠这个,也许可以混口饭吃,但绝对无法成为优秀的记者。
要采写好时政新闻,我们必须着眼于增强自己的政治意识,增强发现意识,增强卖点意识,增强策划意识;更要着手找准契合点,找准关注点,找准切入点。同时必须实现三贴近: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要吃透两头,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其中最典型的采写时政新闻杰出的人物莫过于美国斯诺和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了。为了采写到关乎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时政新闻,斯诺在中国一待就是好几年;更甚者如法拉奇,采访过基辛格、霍梅尼、阿拉法特、卡扎菲、甘地、西哈努克、邓小平等所有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改变世界风云的人物,被人们称为“国际政治采访之母”。基辛格曾在接受采访后后悔不已,霍梅尼甚至在采访中仓皇而逃。她常常惹怒权威,但仍然被誉为“没有任何大人物会对她说不的记者”;她终身未婚未育,却被称为“希腊的寡妇”;在封笔二十年后,911事件之时,她再次复出声讨恐怖主义,被誉为“欧洲的良心”。如今法拉奇离我们而去,但在法拉奇在世界很多角落都代表着自由,代表着勇气,是公允新闻的源代码;在很多场合,法拉奇所受到的礼遇,也如同朝圣者的虔诚一样浓郁。他们所采写的时政新闻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
而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跑好口、把好口?也就一个字,就是“勤”。但除了勤奋外,跑口要注意几点:
第一是姿态放低一点。有人认为记者是“无冕之王”,如果这话放在党报一统天下的年代,可能还算符合事实。但是如今报业发达,记者多如牛毛,并且由于新闻竞争的加剧,记者的职业优越感早已所剩无几。所以作为跑口记者,不要老是觉得自己很牛,那样会引起别人反感。在跑口的时候,不妨谦虚一点,不懂的要多问,与口上的人打成一片。
第二专业知识要懂一些,要对所报道的行业、领域感兴趣。如果一个记者对所报道的领域不感兴趣,肯定不会很主动地去学习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就成不了专业的记者,无法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反过来,如果一个自己对所报道领域非常感兴趣,就会非常主动地学习涉及到该领域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专业的、有建设性的深度新闻报道,从而赢得同行和所在行业、部门的尊重。如果一个记者非常专业,善于把小新闻做大,为所在部门扩大影响,那么,他所联系的部门肯定愿意主动地请他来报道新闻,形成良性互动。
第三是除了与宣传口以外,一个单位的其他重要部门也要去接触。许多单位在新闻的发布上有严格的规定,比如省高招办,每年在高招招考工作期间,都会指定一个专人来负责新闻报道。其他部门也是,往往都由宣传处或办公室有关人员负责。是与业务部门的人熟悉,获取真正的新闻。即使因为宣传规定无法从业务部门直接拿到新闻,但至少也是一个新闻线索,可以要求宣传专员与业务部门打招呼,从而写出对我们及读者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新闻。就是一个部门内部,除了处长、科长以外,一般的科员、工作人员更要接触。领导一般都比较忙,可能没有时间与记者聊很多,或者领导比较有架子,不易接触,总让你碰壁。但一般工作人员可能不会有架子,比较好接触,而且知道具体业务,不但更有空听记者说话,还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在一个科室内,哪怕只是一个资料复印员,但如果与记者关系铁的话,甚至可以把资料偷偷复印出来。所以跑口时一般工作人员也不能不重视。
第四点要注意的是,口上的小批评报道一般不做,如果是重大的恶性事件,一定要报道的话,应该换一个记者来做,不要因为一篇报道得罪了一个部门,导致被人封杀。记者如果知道自己口上的一些批评报道线索,应该交由上级决定做还是不做。报社其他方式获得的口上批评报道线索,也要与获取线索的记者充分沟通,提醒他注意一些事项。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要害的部门,最好还要发展一些能够拿到材料的新闻线人,可以开出线索费或其他方式让其积极提供新闻线索。值得一提的是,要注意对线人的保护,有些时候,线人可能冒着一定的风险,把比较关键的但还未到发表时机的文件拿给记者,导致出现一些问题而受到查处,这个时候,如果有关部门追问消息来源,记者应尽量设法保护线人,让事态平息,这样才会赢得尊重与信任。如果因为一件小事就把线人“卖”了,以后就没人敢给你线索了。
时政新闻的采写不是很难,但要写出真正好的时政新闻的确非常难,这就要求记者们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真正的万精油,同时更要增强专业知识,做到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