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思考

视频 光华台 2017-01-08 04:44:48

 

 

 

 

 

 


 

 

 

 

 

 

 

 

 

 

 

 

 

 

 

 

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与思考

 

     新闻传媒靠新闻安身立命,时政新闻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公众的关联性所决定,自然应该担当起更大的责任。而当下的时政报道常遇尴尬:一是人人都说重要,但实际上存在轻视趋向。二是认为时政报道好写,其实很难,自主发挥很少,非常讲究规矩,审稿程序严格。三是由于种种原因,时政报道的现状是党和政府极为关注,不少受众却缺乏阅听热情。

  审视当前的时政报道尤其是其中的会议报道,共性问题是报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两多:一是一般会议报道多,二是会议一般报道多。一些发达国家的新闻调查研究机构的大量调研成果证实,一个国家文明程度越高,受众越关心国内外大事。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读者喜欢会议新闻。实质上,读者有意见的是一般会议报道多和会议一般报道多,是对会议报道没有新闻有意见。另外,时政报道老套陈旧的手法,枯燥乏味的语言,严重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自身的影响力。

  有业界人士疾呼:“时政报道不突破,新闻改革难言成功。”

  因为时政新闻天然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从理论上讲,在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都应尽可能多地获得关于当前时事政治的信息,才可能据此做出理智的判断与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因此,做好时政新闻报道工作,不仅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之举,也是国家长治久安所需之举。时政新闻要想打破定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构建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新闻传播体制”,就必须从报道理念、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

    报道理念要创新突破,拓展时政新闻的内涵和外延。什么是时政新闻?传统的定义是“时政新闻,就是时事新闻与政治新闻的简称”,“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关于领导人物的新闻,其新闻价值的大小与领导者职务的大小成正比。广义上的时政新闻,就是有关政党的施政纲领、政治思想及其政治活动与政策发布的报道”。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应重新界定时政新闻的概念,创新和拓展时政报道的内涵和外延。因此,事关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矛盾,社会各领域出现的新生事物,法制与人权的进步,思想观念的冲撞与突破,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新成就、新问题,市民社会、百姓生活的新形态、新要求等等引发的事件的报道,都是时政新闻。时政新闻只是更侧重于从政治角度,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受众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实进行报道,或是对同样具有上述素质和价值的、与政治密切相关的事实作出报道。

  报道思路和路径要创新突破,淡化“结果”注重过程“还原”新闻。出于政治性和导向性的需求以及我国特有的媒体性质,正面报道和结果性报道一直占据着时政新闻报道的核心位置,对负面消息避而不谈或者简略带过。对此,有必要加以改进。一是可避免正面报道中的宣传过度导致的逆反情绪,通过适当地调整正负面报道的比例,努力尝试“负面新闻”的正面报道,从新闻角度客观地进行舆论监督,促进事情的解决;二是要加强进程式报道的分量,增强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全息时代,新闻正在进行,需要报道充分体现进程式的关注。而现有的报道是结果报道多于进程报道,尤其是纸质媒体,这样的报道方式必须改变。三是要用足用好时政资源。其实各种会议召开、重要政策出台、领导活动,往往会透露出许多重要信息,这些带有全局性的信息不是一篇消息所能涵盖的,需要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需要我们从政策的出台看带来的变化,增强服务意识,增强读者意识,把读者想知欲知的这些新信息通过新闻解读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深层次地详尽解读。这既是党报增强时政报道的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增强报纸可读性、贴近性的重要载体。

  报道方式要创新突破,以社会新闻的操作手法做时政报道。直接反映政治的时政报道,因为其内容政策性、政治性强,极大地弱化了新闻的趣味性和新奇性。而且时政报道担负着正确引导大众舆论、教育大众的重任,很难避免“政治带来严肃、严肃带来沉闷”。在突破创新的路子上,要更加注重时政报道的社会功能,尝试以社会新闻的手法来做时政。在信息社会里,受众有权选择信息,自主消费信息,所以适当增强时政报道的趣味性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政报道的内容选择,应该关注个体,贴近生活,而非空洞的宣传。具体说来,媒体首先应该关注人物,而非主题。时政新闻也可以讲出很好的故事,时政人物同样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演绎精彩有趣的故事。

PS:五年一度的劳模大会就要召开了,作为工人报,作为报道劳动者的专业报纸,如何找准角度报道好本次大会,宣传好劳动模范,确实需要我们动动脑筋认真思考一下。破解新闻宣传中的“四难”,创新是最好的武器,希望在这次劳模大会上能看到与以往不一样的报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