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扶贫唱好农村法治宣传曲
四川新闻网广元4月18日讯(温存信)法治宣传教育任务不仅在于传播法律法规的有关知识,更在于传播知法守法的社会法治观念,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法治环境。然而,广元市是个贫困的连片地区,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四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还有30多万,占总人口的12%。可以说,目前精准扶贫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很需要一个安全有序、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法治宣传教育可以正当其时地为精准扶贫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为此,如何做好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是值得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学习习主席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系列讲话,结合自已多年普法工作经验,认为要想将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做实并获得成效,只有做到“四以”、“四增强”,才能为精准扶贫提供良好的法治境。
以健全机制为前提,增强保障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各项任务要想落到实处,首先解决谁抓谁管谁做的问题,乡镇要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书记、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村级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工作人员,任务是成立普法宣传队,配备普法宣传员,培养法律明白人。要加强协调指导,做好区域内有关部门和社会各个层面的法治宣传教育的协调,完善保障制度,加强分类指导,认真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在法治宣传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统筹好法治宣传教育的全局性,协调性发展工作。村级要积极做好普法经费的落实,并列入村财务预决算,统筹安排。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确保活动有阵地、有场所、有效果。全面配置好法治宣传教育宣传器材和相关教育设施,确保落实到位,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以维护稳定为重点,增强灵活性。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落脚点是促进社会稳定,如何做实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切实做好“三结合”: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结合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调处经济纠纷,引导经济诉讼,整顿治理农村市场经济秩序,拓展新的生产项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等工作来开展。加强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以土地承包、产品质量、劳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二是与营造农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结合。针对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实际,针对“三农”热点问题,针对农民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宣传与农村工作、农民生产生活、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手中。三是与增强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权利义务对等意识相结合。针对当前农民工所面临的劳动合同纠纷、生产安全事故、工伤致残、超时加班等侵权案件,开展法律知识宣传咨询,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达到“三到位”,即:工作要求到位。整个系列活动由市依法治市办统一协调,并确定每次活动的联系人和牵头单位;每次活动由牵头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协调、联络等项工作。上下配合到位。乡镇法治宣传办应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准备好宣传场地和设施,组织相关单位特别是乡村法治宣传队共同参加。媒体宣传到位。各级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跟踪报道,充分发挥导向引领作用。
以学法需求为关键,增强针对性。为不断提高农民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始终坚持以农民学法需求为关键,推进农村法宣工作向纵深发展,突出“五个重点”,即:一是解决重点问题。及时解决农民学法资料缺少的问题,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利用每年日、周、月等宣传时机,走村入户发放普法资料。二是突出重点对象。把农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和农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司法、劳动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坚持不懈的开展农民工岗前培训和依法维权,指派律师、法律工作者前往农民工集聚地开展法治宣传和维权工作。三是突出重点内容。把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的法律法规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进行重点宣传教育。四是突出重点时段。根据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在每年春耕大忙期间、农闲季节集中开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五是突出重点任务。把环境污染、土地征用、工程建设、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矛盾突出的工作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及时化解矛盾。抓好党员干部依法治村和民主管理、群众遵纪守法和民主自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学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和维护合法权益等农村普法“五个教育”。通过针对不同对象的教育培训,有效地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
以创建示范村为目标,增强实效性。为加强农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提高村民自治、卫生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管理各项事务,始终坚持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目标,形成“一个机制”,即符合村民自治要求的矛盾调处机制;完善“两项制度”,即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做好“三结合”,即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与解决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创建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相结合,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搞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相结合。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架起党委、政府沟通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桥梁,密切干群关系,规范村两委工作制度,激发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