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法治社区 构建和谐街道
今年是昌国街道深入推进“法治昌国”的攻坚年。以“道德+”为中心,该街道树标杆、挖典型、建阵地,将法治元素融入基层社区治理之中,深入推进道德实践活动,传播道德故事,推动道德实践,汇聚道德力量,形成道德风尚。
“违约还想退回转让费,没门!”在白虎山路有一家店面的房东韩某糟心地冲自己店门口嚷嚷道。原来,原先承租他店面房的陈某此前在这里开了一家鞋店,租期为三年,并预付了5万元转让费。没想到租期还没到,陈某却因为生意不景气想提前退租。
考虑到自己的亏损已经不小了,陈某提出房东全额退还转让费的要求,但遭到了房东韩某的拒绝。陈某为逼迫房东退款,拖着房租不愿结清,僵局持续了3个多月,双方口舌交战,局面越发剑拔弩张。一气之下,韩某找人将陈某店内的皮鞋进行了“扣押”,并要将陈某扫地出门。陈某焦急之下跑进了虎山社区,找到了五星级“老娘舅”王锦棠。
“老板你别急着搬鞋子,这行为可是侵权的。”一到现场,王锦棠就有理有据地向韩某和现场围观居民解释了《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韩某一听自己的行为违法,愣住了。
在王锦棠看来,社区里的纠纷若一味推给法院一判了之,看似简单快捷,但邻里可能会因此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如果说“案结事了”体现了法官水平,那么实现“人和”则体现了基层调解员的境界。这就要求老娘舅要有包公的心、宰相的肚、婆婆的嘴、毛驴的腿。
见到韩某的态度有所软化,王锦棠趁热打铁拉着双方坐下来协商。安抚完双方的情绪后,他主动承诺帮韩某找寻下一个租客,还做了韩某的思想工作,希望他能多体谅残疾人陈某。几次三番地奔波,王锦棠不仅找到了新租客,韩某还在王锦棠的热情劲感染下主动要求承担了转让费中的6000元亏损,双方终于握手言和。
感受到基层法治任务繁重、工作不易,才更能理解机制创新的重要性。昌国街道为了将法治引入基层纠纷化解,让社区中有威望的退休干部、热心人士担任起了“老娘舅”一职。目前,街道13个城市、农村社区中,“老娘舅”队伍已壮大到145人,做到了社区(村)“老娘舅调解室”全覆盖。在纠纷处理中,“老娘舅”是缓冲垫,“一案一策”地消解了对立双方的信任危机;在基层治理的法治土壤中,“老娘舅”又好比催化剂,一点一点唤醒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为了让“法律阳光”普照基层每个角落,该街道切实推进司法所建设,打造五星级的法治昌国“引航站”。昌国司法所于2015年被省司法厅命名为五星级规范化司法所,也是我市唯一一家五星级规范化司法所。近年来,昌国司法所坚持普治并举、创新普法思路、做实法律援助,将法律宣传工作方式从“等上门”变为“走下去”,打造了2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和1个省级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秉持着“司法为民、热情服务”的工作理念,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完善12348法律服务专线、打造“网络老娘舅法律咨询”工作室,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辖区20个调委会调解率和成功率均为100%,在册刑释解矫人员帮教率达到100%,相继开展平安综治双月宣传、普法讲师团普法讲座、“网格进企入户”等活动80余场次,发送宣传资料7000余份,受教育人数达58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