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拆”印证限权的乏力
6月30日凌晨,河南省平顶山市一处民宅遭开发商雇人强拆,正在睡觉的老人、小孩和妇女被拖出暴打,致3人多处受伤,当地派出所处警后并未立案。目前,尚无人过问强拆事件和受伤人员赔偿问题。(7月9日《京华时报》)
一听“强拆”总有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半夜房屋被挖倒了,出门回家房屋成平地了,意外死亡……这些“强拆”中的故事,有的是惊心动魄,但是这些“刺激”却是群众心中挥之不去的殇。
“强拆”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是粗鲁的办事行为,让人憎恨的办事态度,实在是想让“强拆”淡下去都难,一种近乎于强盗的拆迁方式,践踏的不仅仅是法律的底线,更是践踏了群众的“心”,让他们期盼“和平”的拆迁成为永远的历史。
“钉子户”是拆迁中的难点,这样的人也的确让人生厌,让人痛恨,但是并不是说拆迁部门就要以这种“以暴治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人,显然“强拆”是最不适合的一种,不但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更踩踏了情理的底线。
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基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式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和平的年代,“强拆”这样粗暴的方式显然是文明的“绊脚石”,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缺乏监督、约束的权力。
“强拆”的出现源于权力缺少限制,才会让他们这样的肆无忌惮,为了完成任务而采取这种极端的办法,但是清除了房屋却清除不了房屋倒塌带来的伤痛,更是挫伤了法治的公信力,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每一次强拆都让我们痛彻心扉,希望,在看到“强拆”的故事后,相关部门能够反思,能够改进,能够加强对任性权力的监督、问责,让拆迁再也用不上“强”,这才是群众喜欢听的“故事”。(文/魏露)
编辑:巫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