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媒体,德江门户
> 社会新闻 > 正文
扶贫路上的金融人
2016-09-26 11:18:11 来源:德江网 作者:张玉阶 点击:
——记德江县枫香溪镇农村信用社谯昌松感人事迹
谯昌松,男,土家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79年6月出生在沿河县谯家镇,2001年毕业于贵州工程技术学院,2003年进入金融系统,在金融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13年来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以一颗赤子情怀将满腔热情洒在贫困山区,在新时期扶贫路上铁肩担当、奋勇前行、靓丽人生。
在枫香溪镇见到谯昌松时,他正在忙着审批办理“特惠贷”,一间不足8平米的简易办公室里,挂着“‘2015年度不良贷款考核’第二名”和“‘2015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优秀奖”两块奖牌。据该镇分管副镇长高波介绍,“特惠贷”是一项村级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国家惠民政策。今年,该镇要脱贫出列249户贫困户,镇里为了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引导村民组建油菜、核桃、养殖等产业合作社56家,将该镇贫困户全部纳入,协调信用社对符合产业发展标准的141户贫困户,每户发放产业扶贫资金5万元,并由该镇扶投公司统一用于产业发展,在不承担贷款利息和还款前提下,每户农户每年可分到2500元红利。目前,该镇的“特惠贷”工作走在全县前列。谯昌松说,这项惠民政策贷款金额有限,他们加班加点工作,该镇符合政策的农户就能全部得到贷款,来年就多有群众分到政策红利。
在该营业所员工眼里,谯昌松是一位务实的“班长”。今年以来,他带领所里员工深入到该镇20个村(社区),以发放雨伞、洗衣粉等形式吸引群众参加30多场“金融夜校”培训,谯昌松在培训会上对如何识别假币、贷款流程和所需证件一一进行浅显易懂的讲解,同时还对贷款、存款利率和守信利弊进行面对面宣传,并花20多万元为每个村配备保险柜、点钞机和POS机。他的辛苦不仅让全镇老百姓知道了怎样识别真假币、贷款不跑回头路,更重要的是使群众知晓信用的意义,为该镇创建信用乡镇和构建诚信社会垫实基础。
在精准帮扶户吕胜华眼里,谯昌松比“亲儿子”还亲。2016年,吕胜华是枫香溪出列贫困户之一,镇里让谯昌松一对一帮扶。当谯昌松了解到吕胜华老人是独生子女户,且女儿已出嫁后,就从心里认下了这门“穷亲”,三天两头就抽时间到老吕家,帮助他家购买种子、农药、肥料,指导饲养猪、牛,顺便还给二老送去米、油和水果,一来二去他成为老人们的精神依靠,只要10天半月见不到,心里就空空失落。当天,当笔者一行与谯昌松来到老吕家,二位老人高兴得热泪盈眶。我们脚还未站稳,两位老人就忙着又是倒水,又是端果,用大藤兜舀来满满的一兜新花生,站在谯昌松身边劝吃,心怕有什么忘掉而遗憾。
在极贫户冉启珍心里,谯昌松更是一位活菩萨。冉启珍是枫香溪镇长征村村民,5年前长期生病的丈夫一病不起,撒手而去,留下4个幼小的孩子和柔弱的她。长期因筹钱为其夫治病,住的房子又破又旧,晴天还好,一遇下雨是大落大漏,细落细漏。特别是晚上遇下雨,冉启珍只能将4个孩子紧紧拉在一起,用一把雨伞罩着。后来,农村危房改造政策下到村里,村里以最高标准补助给她家建房指标。可对于一个子女多、又无一分钱的极贫家庭来说,要按政策规定先建好房再领款比登天还难。但冉启珍又不想失去这次能给孩子解决遮风避雨的机会,就在亲戚东拼西凑一点钱建房基,可房基还未建好,请的师傅担心冉启珍付不起工钱,不干了,连当天她费尽精心煮的午餐都不吃了。冉启珍越想心里越苦,流着眼泪求助到谯昌松所在的枫溪信用社。然而,按照信用社“谁放谁收”的政策,对于像冉启珍这种极贫户因没有偿还能力是贷不到款的。可是当一位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遮风避雨之屋流泪求于他时,他能让这样的母亲绝望而归吗?经过原则和良心的斗争,谯昌松冒着自己偿还贷款的风险,立刻为冉启珍办妥1.5万元贷款。有这1.5万元启动资金,冉启珍又向亲朋好友借点,再向卖钢材水泥的人佘点,一层水泥板房终于建成,一家5口从此摆脱了日晒雨淋的漏居。用冉启珍的心里话说:“如果没有这么好的政策、亲朋和好人,她们5口人恐怕早就……”
而在养殖大户张洪斌、种植大户冉光权等眼里,谯昌松就是他们的救星。因为有这个忠心为民、敢于担当的信贷金融干部,才让他们一次又一次渡过发展难关,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而成为枫香溪镇养牛羊以千计、种植以万亩统计的名副其实大户。也正因枫香溪镇有谯昌松带领的金融团队,才有枫香溪镇2亿多元的产业和民生贷款,支持枫香溪镇发展核桃产业6.09万亩、茶叶1.36万亩,扶持建成养殖场39家,发展平果桃、罗汉果、莲藕和生态畜牧等种养殖大户396户,2015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20元。
“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让贷”。谯昌松带领团队用实际行动,将行规写实在枫香溪这片红色大地上。用他自己话说,为了地方发展、为了百姓幸福,他将继续用心用情干好本职工作……
责任编辑:何稳
上一篇:德江天麻喜获有机农产品认证
下一篇:
延伸阅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