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协同打好配合

财经 光华台 2016-12-22 08:59:01

外有不确定性上升,内有下行压力和风险挑战,2017年中国宏观调控将如何应对,牵动人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2017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货币政策做了这样的阐述。

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中性”的说法对未来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新“注脚”。而关于流动性的安排,从上一年经济工作会议提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变成了“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和控风险之间进行平衡,而且从目前情况看,控风险的紧迫性在上升。‘中性’意味着既不刺激也不收缩,‘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而不是‘合理充裕’,意味着明年流动性和今年相比,可能会稳中相对偏紧一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指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说,今年以来部分资金出现脱实向虚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金融市场,出现了加杠杆的短期炒作。所以明年货币政策在保证实体经济必需流动性的同时,要防止流动性过于充裕导致短期炒作和空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宏观调控政策‘护航’。而稳增长、保民生也需要更多支撑。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将助力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指出。

“更加积极有效”该如何理解?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蒋震分析,积极是体现财政政策发力的力度,有效是体现财政政策的效果。

蒋震指出,明年财政政策一方面帮助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发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另一方面尽最大可能减少结构转型对民生的影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同宏观调控的“左膀右臂”。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同时,加强协同也非常关键。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是结构性问题,所以财政政策更要担当促进结构调整的重任,货币政策主要是创造稳定的流动性环境。”王军分析指出。

财政政策在推动结构调整、激发市场活力方面的作用更加直接、精准,但也需要货币政策的积极响应配合。

蒋震指出,要进一步加大降低企业成本的力度,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协调配合。一方面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税降负,另一方面通过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把利率稳定在适当水平、保持流动性基本平稳,从而形成降成本、促转型的合力。

“明年经济工作要实现稳中求进,关键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找准定位、打好配合,平衡好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惠民生等多重目标。”王军强调。

据新华社电